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军事科技 > 正文

靠谱的军事科幻文学:站在明日的边缘

类别:军事科技 日期:2023-4-28 22:51:50 人气: 来源:

  军事科幻题材的文学、影视作品背后,有不容忽视的现实科学基础和根基。一些军事科幻中的未来武器,与其说是未来军事科技创新的造梦空间,还不如说是一场对国际装备研发方向和军事的代言。

  经典科幻电影《终结者》,就讲述了高度智能化的机器人并试图最终消灭人类的故事。在这里,机器人已经超越了人类,成为踩在人类肩膀上的更优质种族。这样的担忧,在欧美军事科幻作品中不乏。未来很可能出现的“阿凡达”,在作战机能上是比人类强大数百倍的一群超级战士,或许有一天,他们也可能从半智能升级为高智能。

  打造“阿凡达”超级战士这样高度智能化的武器意味着,未来战场是由无人化作战力量排兵布阵,虽势在必行,却引起不少争论。即使是现实中的军界人士,也担心军队高度信息化的脆弱性。“如果武器系统都挂载在无人机上,人只在远程操控,是不是就完全可靠?”从美军内部对于是否用无人机完全取代有人机的持久争论,即可管窥一斑。

  因此,如今信息战时代的军事技术发展,仿佛一个矛盾体,一方面担忧全副信息化武装会有软肋,一方面还是不由自主地投入到争夺制信息权的竞赛中去。

  “美军把信息化作为最重要的优势来发展国防,如果这种优势没有了,他还能靠什么作战?”王亚男这样理解美军的心理。

  如果机器人已经具备了人的智能和体能,甚至超越了人类,该怎么界定机器人?不少影片上升到了哲学和价值观问题,探讨什么是人、人和机器人如何共处等问题。

  电影《机械战警》中的主人公墨菲,在某次出警执勤中身体遭到重创,一家机器人研发公司为了将产品打入美国市场,把墨菲成半人半机器人的机械战警。剧情逐步向前推进,墨菲发现,他从前作为一位好爸爸、好丈夫、好的人性,正一点一点地被机器人的。虽然如同其他美国商业一样,影片的后半部话锋一转,描绘了骨子里正派的墨菲公司的正能量故事。但暗含的有关人与机器人的界限问题,依旧能被细心的观众洞察。

  而更早的一部电影《机械公敌》取材自阿西莫夫同名科幻小说《我,机器人》。影片更直接地探讨了所谓“人”的资格该如何获得。是通过划分,还是靠智能化取胜?机器人掌握了人类的文化,甚至走到了人类文明的前面,是否可以跻身人类行列?

  “美国这点做得很成功,说到底,这是美军的一个文化战略。一个月捞偏门可挣20万”杜致远如是评价,从好莱坞电影发展史上看,它几乎成了美国美式和反恐的利器。

  “美军各个军种里设有公共关系办公室,相当于中队的宣传部门,这些办公室负责和拍摄电影的剧组接洽,为后者提供场地、兵器等帮助。”王亚男认为,美军正通过科幻影片“大秀肌肉”,美军展示了世界的正面姿态,美事文化,进而培养年轻一代的爱国主义。

  霍金也说过,科幻提出一些科学可以容纳进去的想法,而科学有时发现比任何科幻都离奇的概念。军事科幻题材的文学、影视作品背后,有不容忽视的现实科学基础和根基。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科技创新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