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汽车科技 > 正文

《内燃机工程》编辑部

类别:汽车科技 日期:2020-9-4 20:02:43 人气: 来源:

  《内燃机工程》创刊于1979年,由中国内燃机学会主办,主管单位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内燃机工程》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目前为双月刊。

  在一台采用废气再循环(exhaust gas circulation, EGR)策略的当量燃烧天然气发动机上开展了不同挤气比、压缩比的活塞对燃烧、热效率和排放影响的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50%负荷与中低转速75%负荷下,增大EGR率拓展了爆震边界,使得主燃烧相位(CA50)提前,热效率提高;而在100%负荷及高转速75%负荷下,EGR率的增大对燃烧持续期的延长作用更为明显,且CA50后移,热效率降低。增大压缩比和适当增大挤气比有利于增强缸内湍流运动,加快天然气火焰速度,使CA50更靠近上止点,热功转换效率提高,最高热效率提高了0.24%,NOx和CH4排放分别升高了2.30g/(kW.h)、0.55g/(kW·h)。进一步增大挤气比会受到爆震的,最佳点火时刻推迟,燃烧定容度小,燃烧持续期延长,最高热效率下降了0.51%,NOx和CH4排放分别降低了2.20g/(kW·h)、0.44g/(kW·h),CO排放升高了0.36g/(kW·h),因此挤气比存在一个优化的范围。

  2020Vol.41(4):1-8

  基于某1.5L涡轮增压直喷汽油机,搭建试验测试系统,采用试验匹配测试方法研究了喷油模式、喷油时刻、喷油比例、喷油压力等决定燃油喷射特性的关键参数对碳烟排放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单次喷油模式下在部分负荷时,喷油越提前,碳烟排放越多;在全负荷时,喷油越推迟,碳烟排放越多。在多次喷油模式下,随第一次喷油的推迟碳烟排放降低,随第二、三次喷油的推迟碳烟排放增加。提高喷油压力对部分负荷工况燃烧及排放改善不明显,但外特性工况碳烟排放显著下降,碳氢化合物排放总量也大幅度降低,缸内燃烧速度加快,燃烧稳定性提高,有效燃油消耗率降低约2%。

  2020Vol.41(4):9-16

  为了研究加装柴油机氧化催化器(DOC)和催化型颗粒捕集器(CDPF)装置的柴油机性能,探讨DOC与CDPF的净化效率和再生特性随试验循环数的变化规律,搭建了柴油机高原试验台,并按13试验循环进行了性能评定试验。结果显示,在全负荷工况下,随着试验循环数的增加,发动机的进气量、转矩、功率和油耗均比未装DOC和CDPF的原机略有下降。同时,在排气后处理装置的后端,烟度和CO排放均趋向零,而NO2排放增加,NO排放减少。将第1试验循环与第13试验循环进行比较后可以发现,DOC和CDPF的前端温度均比后端低,而排气后处理装置经13试验循环后仍具有较高的净化效率。与原机相比,加装排气后处理装置的发动机,经性能评定试验后的外特性有所下降,但在排气后处理装置后端的烟度和CO排放趋近于零,而NO2/NO比例随发动机转速增加先升后降。此外,DOC和CDPF的后端温度低速时上升明显,后随转速升高而降低,直至趋于稳定, 而CDPF的压差随转速增加先升后降。此时,捕集效率和再生效率仍保持较高水平。

  2020Vol.41(4):17-26

  基于外加热源再生性能测试台架,研究了不同再生温度和不同来流流量对柴油机颗粒过滤器(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 DPF)出口颗粒排放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加载量为2.5g/L时,DPF出口颗粒物出现一个颗粒数浓度波峰;加载量为5.0g/L时,DPF出口颗粒物出现两个数量浓度波峰。相同来流流量下,再生效率和总质量浓度随着再生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升温阶段出口颗粒物以核模态为主;再生阶段时,内部出现温度波峰且出口颗粒物以50nm以上聚集态颗粒为主。相同再生温度下,加载量为2.5g/L时再生效率和总质量浓度随着来流流量的增加而增加,升温和再生阶段出口颗粒物均以核模态为主;加载量为5.0g/L时再生效率和总质量浓度随来流流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升温阶段出口颗粒物以核模态为主,再生阶段在大流量时有部分聚集态颗粒物排出。

  2020Vol.41(4):27-38

  为探究衬套材料的高温性能退化对其度产生的影响,从而为衬套失效设计提供依据,开展了典型锡青铜(QSn7-0.2)与铜镍合金(CuNi6Sn6)两种衬套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应力应变力学性能试验,并在考虑材料热衰退特性后对某柴油机连杆衬套组合结构的径向变形量、等效应力、过盈接触压力等度特性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材料的弹性模量、非比例延伸强度及抗拉强度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QSn7-0.2在200~250℃时力学性能急剧衰退,CuNi6Sn6在150~200℃时的热衰退较明显,但在数值上仍高于前者或与其接近。此外,仿线衬套的径向变形量略大于CuNi6Sn6,失圆现象更加严重;QSn7-0.2衬套等效应力整体偏小,且当温度达到300℃时,衬套中过盈接触压力峰值处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塑性变形,导致该区域过盈接触压力减小。若变形持续发展,则该衬套较CuNi6Sn6更易产生松脱转动等失效状况。由此可得,材料热衰退是导致衬套出现故障的重要原因,且CuNi6Sn6衬套在高温高载下的力学性能更为优异,更不易产生失效问题。

  2020Vol.41(4):39-45

  为改善非道柴油机高海拔条件下功率下降、经济性及排放性能恶化、高速增压器超速等问题,利用柴油机高原模拟台架试验结合一维仿线m海拔下增压器运行特性、柴油机综合性能参数等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影响机理。针对柴油机的变海拔性能恢复目标,通过对增压系统进行参数计算和选配,提出一种带有废气旁通阀的两级涡轮增压匹配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变海拔条件下,非道柴油机各性能参数呈现非线r/min全负荷工况下,柴油机动力性、经济性变化梯度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浴盆形”趋势。在0~2000m海拔下,柴油机转矩降幅达4.3%,有效燃油消耗率降幅达6%。随着海拔升高,中冷前温度与涡前温度逐渐升高,增压压力与涡前压力逐渐降低,CO、全碳氢和NOx排放升高。匹配两级增压系统后,对比原机4000m海拔运行工况,柴油机功金木水火土查询表率平均升高14.9%,有效燃油消耗率平均降低11.8%,实现了非道柴油机的高海拔性能恢复目标。

  2020Vol.41(4):46-53

  基于单缸机开展了多次喷射和阿特金森循环对汽油压燃(gasoline compression ignition, GCI)发动机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试验分别研究了单次喷射、两次喷射及两次喷射结合阿特金森循环对GCI中高负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次喷射中喷油压力、喷油时刻和喷油量对GCI燃烧有显著的影响,提高喷射压力可提高发动机的平均压力,降低循环波动,但喷油压力过高会导致燃烧对喷油时刻变化异常,使燃烧难以正常进行;喷油量增加可提高发动机的平均压力,但过高的喷油量会导致不完全燃烧的燃油量增加,热效率下降。在两次喷射中,主喷时刻对燃烧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主喷时刻提前,发动机动力性有所提升,但压升率也随之增加;主喷时刻推迟,发动机动力性相应降低,同时循环波动增加。增加预喷量有利于发动机性能的提升,但预喷量过大会导致燃烧可控性降低。阿特金森循环能明显提升GCI热效率,其主要原因是减少了压缩行程的压缩负功,同时燃烧并未恶化,膨胀并未降低。

  2020Vol.41(4):54-62

  针对V型发动机的共用单一管对置离心压气机进口流场畸变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台架试验测试了初始压气机性能,完成了仿真模型的标定。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压气机进口流场的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共用单一管对压气机特性影响明显,造成了两侧压气机堵塞流量的降低,在大流量工况区域效率明显下降,右侧压气机恶化程度要明显高于左侧。原因在于受安装空间,喉口处畸变扩展与进口周向畸变叠加效应使得右侧压气机在周向和叶高方向的畸变程度均高于左侧压气机。进口的畸变效应会一直持续至压气机叶轮内部,使压气机性能变差。

  2020Vol.41(4):63-69

  为了确保多缸机气道稳流试验台的测试精度,采用误差分析理论与测量系统分析方法,从直接因素与间接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气道稳流试验台测量系统的精度,找出主要的误差来源。结果表明:涡流动量计与流量的测量精度对涡流比与流量系数测量结果的影响最大,分别占测量总误差的85.68%与94.15%。若气门升程偏差0.1mm,测量结果会产生1%左右的变化。试验缸盖定位向外侧偏差1.0mm时,不会对流量系数造成显著影响,但会使涡流比增大14.43%。气道稳流试验台的重复性与再现性为28%,人为因素的再现性几乎不会对试验结果造成影响。

  2020Vol.41(4):70-78

  为了提高增程式电动车的燃油经济性,在传统定点控制式发动机管理策略的基础上,提出了模糊控制式管理策略,对不同的发动机管理策略进行了仿真研究。在CRUISE软件中建立了增程式电动车的驱动系统模型,并在Simulink软件中搭建了发动机管理策略模型。在模糊逻辑控制器中,使用T-S模糊系统和Mamdani模糊系统,建立了模糊控制规则。在全球统一轻型车测试规程(worldwide lightduty test cycle,WLTC)循环工况下进行了联合仿真,将模糊控制式管理策略与定点控制式管理策略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仿真结果显示,与定点控制式管理策略相比,基于T-S模糊系统和Mamdani模糊系统的发动机管理策略分别使增程式电动车的燃油经济性提高了12.52%和10.60%。其中,基于T-S模糊系统的发动机管理策略效果更好,燃油经济性更优。

  2020Vol.41(4):79-86

  在分析和测试单电源天然气喷射阀驱动控制电性能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流反馈高低压分时驱动天然气喷射阀的电方案,并利用UC3843开关电源芯片实现大功率升压斩波(Boost)型电源模块的设计。基于天然气喷射阀供气量测试台架系统,测试天然气喷射阀在发动机不同转速和喷射脉宽下两种控制方案的供气量,试验结果表明电流反馈高低压分时驱动天然气喷射阀的流量平均相比单电源驱动提升了23.73%,流量线性度得到明显提高。

  2020Vol.41(4):87-92

  更多

  本刊主编金东寒院士经CIMAC2018秋季理事会投票选举,全票当选为新一届CIMAC!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科技创新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